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4年第三期

经济基本面持续复苏,市场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发布时间:2024-04-02 作者:

  |  郑罡 

  今年第一季度,国内股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行情,1月和2月的上证指数月度振幅均超过2023年各月振幅。由于2022年和2023年A股均出现年K线收阴的下跌表现,而在A股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未见持续三年下跌的弱势行情。不过,随着一系列稳经济、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措施出台,国内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表现受到限制,投资者预期改善,A股大盘由低位震荡回暖。 

  一般来讲,股市中短期的非理性异常波动容易促成行情趋势重要拐点,且拐点前后的市场主流投资方法和逻辑或有较大不同。受益于政策面利好及宏观经济复苏预期,第一季度国内股票市场低位成为行情趋势拐点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后市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A股强势回升,有望扭转中期颓势 

  此前,A股大幅反弹行情分别是2023年7月24日沪指3151点低位反弹,2023年8月25日沪指3053点低位反弹,2023年10月23日沪指2923点低位反弹和2024年1月23日沪指2724点低位反弹。在这四次A股反弹行情中,除2023年7月反弹一度上冲沪指半年线之外,其余三次反弹行情均受制于沪指半年线下方,反弹上行动能相对欠缺。2月初,在沪指创出2635点低位之后,A股短期内大幅反弹,不仅上行至沪指半年线上方,也回升至沪指3000点整数关口,多方强势胜于前期反弹表现。 

  此外,2024年2月沪指2635点低位附近的A股蓝筹品种估值便宜,能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参与。2020年3月19日沪指2646点是A股重要低位,根据万得数据统计,在该低位附近的上证50板块和沪深300板块的市盈率分别为8.44倍和10.72倍,市净率分别为0.95倍和1.20倍;而2024年2月沪指2635点低位附近上证50板块和沪深300板块的市盈率分别为9.33倍和10.25倍,市净率分别为0.99倍和1.08倍。可见,2024年年初的沪指2635点估值水平与2020年沪指2646点重要低位差距很小,具备较大估值吸引力。 

  由此可见,今年2月的A股反弹走势不仅反弹量能较强,且反弹起点的估值吸引力较大,不排除外部强势增量资金介入并扭转此前颓势的可能性。 

  逆周期刺激政策助力经济回暖 

  股票市场的较好表现往往基于宏观经济向好发展势头。1月国内PMI为49.2%,较前值上行0.2%,虽仍处于荣枯线下方,但经济下行压力有缓解迹象。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国内挖掘机销量为12376台,同比增长18.5%,实现正增长势头,反映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开始回暖,万亿元特别国债及各地方政府债发行等逆周期财政政策显现效果。 

  在货币政策方面,为了促进国内宏观经济趋稳向好形势,央行也加大了逆周期及跨周期调节力度。1月24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2月20日,央行宣布5年期以上LPR利率从4.2%下调至3.95%,降幅为近年来最大。货币政策阶段性加大宽松力度,一是有助于配合政府发债的资金需求;二是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尤其是中长期的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压力;三是有利于金融机构主动降低房贷利率及首付比例,满足居民购房需求及减少按揭还款压力;四是为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缓解中短期调整压力,改善投资者预期,央行宽松货币政策是2月A股回升重要利多因素之一。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缓解,央行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拓宽,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稳增长货币政策力度,宏观经济趋稳向好形势较为乐观。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速落地 

  楼市下行压力是宏观经济放缓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引发此前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A股出现下跌行情。因此,稳楼市有利于稳股市。 

  2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会议,进一步部署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各商业银行主动对接协调机制,对推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要及时开展评审,加快授信审批,对合理融资需求做到“应满尽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信息,截至2月20日,全国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5349个项目;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获得银行融资共294.3亿元。另据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有关数据,已“白名单”项目审批贷款1236亿元,正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需要陆续发放贷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上述融资应全部用于项目开发建设,严防资金被挪用于购地、偿还债务或其他投资。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满足有利于房企“保交楼”工作的有序推进,有利于缓解房企经营压力,恢复购房者信心。除了楼市供给端维稳措施加力之外,在需求方面,多地区陆续调整房地产调控,取消或优化限购限贷措施,加之央行2月下调5年期以上LPR利率25个基点至3.95%,进一步减轻购房者按揭还款压力,房地产市场需求有望逐步止跌回升。 

  证券市场交易端行为监管加强 

  年初A股的异常波动,不仅源于外部因素影响投资者预期,也可能有内部不稳定因素导致市场非理性情绪放大。因此,监管部门果断从证券市场交易端入手,严惩操纵市场恶意做空行为。2月5日,监管部门披露查获利用多账户、资金优势的多起涉嫌操纵市场恶意做空案件的情况。2月6日,监管部门决定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2月19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告处罚量化交易机构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指出该机构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者下达卖出交易指令,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阶段暂停了该机构管理的相关产品的交易行为,并给予公开谴责。无论是操作市场恶意做空行为、融券做空风险,还是短期量化集中卖单压力,均受到交易所和监管部门查处及规范,恶意及非理性做空力量锐减,市场多方力量逐步占优,大盘回升波动收敛,投资者恐慌悲观预期受控。显然,规范证券市场交易端行为有利于控制市场短期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预计未来相关规范措施仍将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后市趋稳回暖格局。 

  严把IPO准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控制交易端非理性因素有利于抑制短期市场异常波动,促进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仍需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这一市场基石。只有上市公司效益提升,主要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且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持续不断的回报,参与市场的资金和投资者才会越来越多,长期稳健持股的价值投资理念才能深入人心,大盘异常波动的几率才有望进一步降低。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首要还需从源头抓起,严把IPO准入。 

  2月9日,监管部门披露对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的欺诈发行违法行为,指出该公司2021年8月提交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2021年12月受到监管部门现场检查,被发现涉嫌存在虚增收入等违法违规事项,2022年7月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并给予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行政处罚的决定。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监管部门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有效打击了“带病上会”的融资行为,有利于提升新增上市公司质量。 

  除了加强准入端管理,预计市场存量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规划及措施也有望逐步推进,并促进A股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生态。 

  综合来看,年初A股异常波动已获得有效控制。随着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及跨周期调节发力,房地产市场维稳措施持续加码,证券市场交易端非理性因素受控,“带病上会”的融资行为被遏制等多重利多因素作用,A股后市仍有望逐步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