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低空经济展翅
2月27日,一架5座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盛世龙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约20分钟后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这是全球首条eVTOL跨城跨湾航线的首次演示飞行,而深圳至珠海的地面单程车程时间为2.5~3小时。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是低空飞行器的一种,被称为“空中出租车”,无需传统机场和跑道,以纯电为动力,在空中转换成固定翼飞行模式。这一技术设想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内和都市圈城际间点对点出行。
一段时间以来,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凭借具有万亿元级规模量级的产业潜力,正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和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的新赛道。
东吴证券的研究指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化探索的应用场景包括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未来,旅游、物流、城市管理、交通等重要场景的应用现状值得关注。
政策东风促产业“热辣滚烫”
3月27日,工信部、民航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提到,到2027年,中国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2030 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
《实施方案》特别提到,探索通用航空装备产业科技金融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的政策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等金融手段,加强通用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发融资支持。鼓励保险公司为通用航空装备“研产销用”全产业链创新产品和服务。
3月29日,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通用机场建设和运行标准,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表示,下一阶段,将加快推动出台行业管理规章,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简易型通用机场。针对型号数量较多的中型无人机,民航局编制了《限用类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审定指南(征求意见稿)》,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投资空间正在打开
2023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根据2010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低空”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低空经济”则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是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eVTOL、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是“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2024年1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成为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的首部专门行政法规。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英提交了《关于推动开展低空空域利用 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的提案》,建议加大低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规划通信导航、充电储能等新型专用基础设施,聚焦建设低空飞行“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
在业界看来,低空经济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无人机产业为主导。前者主要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主导,代表企业有中航工业、航发动力、中直股份等,无人机领域主要企业有大疆、中航无人机、航天彩虹等。根据民航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通航企业达到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
根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发布的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5万亿元。
深圳抢跑,各地竞逐“天空之城”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低空经济”。不过,各地区在发展低空经济具体规划等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月7日,《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提到创新低空经济金融服务。拟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低空经济的纯信用、低成本信贷、中长期技术研发、技术改造等贷款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针对物流、载人、城市管理等低空商业应用险种,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和商业场景契合度,建立风险覆盖广泛的低空经济保险服务体系。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低空经济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航空器研发、生产、销售等,也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转型,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深圳正成为发展低空经济的先行者。2022年年底,《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出台。2023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一稿征求意见稿)》亮相,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今年2月1日,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
早在2020年,深圳中行为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授信支持用于建设总部基地大厦,完成研发大楼、无人直升机厂房的建设,并配套流动资金贷款。同时,深圳中行聚焦航空器系统和飞行保障领域,支持低空经济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针对多数低空经济产业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投入、高增长、强波动的特性,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量身打造评价模型,满足科创企业业务需求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要,支持产业技术研发、技术改造。
作为世界无人机产业之都,深圳拥有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条,覆盖生产制造、技术研发、软件开发、商业应用、人才培育等诸多环节,聚集大疆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目前,深圳工业级无人机占国内60%的市场份额,全年无人机出口180亿元,占据全国8成左右的份额,截至2023年年底,深圳实际运行的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达1730家,年产值为960亿元,增长28%。
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居全球首位。从市场排名来看,大疆是中国无人机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其飞控、云台、图传、自研影像系统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优势,目前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70%。
资本看好,或复制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
2023年年底,沃飞长空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资金用于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E200型eVTOL的持续研发、适航取证及市场拓展。此次融资的半年前,沃飞长空刚刚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清华大学教授张扬军预测,至2025年,载物eVTOL开始规模化应用,成为城市和城乡低空物流的载运工具,2035年之后,载人eVTOL开始商业化应用,成为低空智能出行的载运工具。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部件,分为航空部件、航空发动机、航空部件及航空航天系统;中游为低空经济产品,包括无人机、直升机及eVTOL;下游应用领域包括低空物流、飞行驾照培训、医疗救护、低空旅游、航空摄影、空中巡查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显示,从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2020~2022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22年投融资事件为33起,融资轮次主要分布于A轮与战略投资轮次。据报道,2023年共发生20起投融资事件,涉及金额约4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低空经济一端牵着先进制造业,一端连着数字经济、新型消费等新业态,“低空+物流”是当前商业应用最广泛、最可能大规模落地的场景。“低空+旅游”则可以丰富游客体验,有望率先推出。
航空器领域正在经历类似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所经历的变革。根据投资数据显示,当前大部分投资集中在主机以及BOM(物料清单)方面,技术壁垒主要集中在高端核心零部件上——这一逻辑与苹果公司及其生态链类似。
事实上,不少车企和科技公司已经在布局低空经济赛道,“卡位”意图明显,直接表现的产品是飞行汽车。除了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投资飞行汽车公司Alef Aeronautics外,通用、保时捷、大众等传统跨国车企和国内的吉利、小鹏、广汽等,以及谷歌、英特尔、优步等科技巨头也深度参与其中。
沃飞长空是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专注于低空出行、车载飞行业务发展的公司,以飞行汽车为核心,开展低空出行、低空物流、应急医疗等综合应用。2017年,吉利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太力);2019年,携手戴姆勒拿下德国飞行汽车公司Volocopter20%的股权,公开信息显示,太力的飞行汽车2019年已经上市交付,售价为28万美元。
2020年,小鹏汽车收购汇天科技,成立小鹏汇天并宣布正式入局飞行汽车领域,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陆行测试和飞行测试。2023年,广汽集团首次对外公开展示飞行汽车项目“GOVE”并完成全球首飞。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整个飞行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1.5万亿美元,到2050年,将达9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今年两会上提交《关于推动飞行汽车应用、助力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建议加快开展飞行汽车在产品管理、产品认证、标准体系设计等方面的前瞻性顶层设计与规划,并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具体包括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设立飞行汽车运营示范区,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在产品商业化前期,统筹一揽子财政工具等。
在何小鹏看来,从商业规模来看,低空经济未来有望达到汽车市场规模的20%。低空飞行汽车的商业化能力类似于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一定大有可为。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也指出,目前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存在顶层设计、空域管理、技术端、应用端等多个痛点。如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统计标准体系缺失、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能力仍需提升、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盈利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