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4年第五期

蒸汽机与铸币

发布时间:2024-06-20 作者:

   | 周彩霞 

  20118月,英格兰银行发行了新版50英镑纸币,首次在背面印上了两个人像: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发明家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另一位则是成就瓦特发明事业的商业合伙人和投资人马修·博尔顿(Matthew Boulton17281809),映衬着两人肖像的是瓦特蒸汽机和博尔顿工厂的图案。瓦特改良蒸汽机引起的技术革命有力地促进了工业革命进程的故事已为大众熟悉,而博尔顿最早将蒸汽动力用于私人铸币,挑战皇家铸币局的垄断地位,对英国货币制度演变产生的深远影响却鲜有人知。 

  从中世纪开始,英国饱受小额硬币短缺之苦。贵族、富人可以使用金银币或英镑纸币,而穷人的小额支付货币需求则长期被忽视。圈地运动推动了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到18世纪末,英国有接近四分之三的人口依赖货币工资。尽管大多数工人每周所得工资少于15先令(1英镑=20先令=240便士),但对于那些动辄雇用成百上千工人的矿山、纺织厂、造船厂等企业而言,法定货币的硬币短缺给薪水支付造成了极大不便,一些工厂主不得不借助临时凭证、记工分甚至实物冲抵等方式来应对。货币供应不足制约了工业化进程。 

  当时的英国法律对铸造与法定货币样式存在差异的代用币并无限制。制造金属纽扣的技术在旺盛需求的刺激下被用来铸币。18世纪90年代,伯明翰、伦敦等地涌现出数十家私人铸币厂,大约600吨铜被铸造成4000多万枚便士、半便士和法新(即1/4便士),这些制作精良的私铸代币比磨损严重的法定铜币更受欢迎,反而产生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神奇效果。 

  博尔顿的苏荷铸币厂(Soho Mint)颇具实力。8台造币冲压机在大厂房里被布置成一个圆圈,依靠楼顶的一个大转轮来启动。一台10马力的转缸式蒸汽机为造币冲压机提供动力。蒸汽机动力若要用于铸币,需要把旋动轴的动能转变为一系列立式螺杆的快速升降运动,这一构想的实现就花费了整整2年时间。 据估算,苏荷铸币厂的冲压机6天可完成皇家铸币局冲压机10天的工作量。 

  1788年苏荷铸币厂基本建成后,博尔顿就开始积极争取王室的铸币合同。他声称此举是出于“让货币伪造终结”的公益目的,实际上却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情。 

  博尔顿于1761年买下了霍克利小河附近的一片土地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现代工厂——苏荷区,生产包括纽扣、烛台、托盘在内的大批产品。他做事追求极致,偏爱大规模生产,坚持严控产品质量,极力推进制造过程自动化,因此耗费的巨额资金“几乎毁掉了其合伙人”。祸不单行的是,这些产品的海外销售因为丹麦、普鲁士、法国等贸易政策调整而受挫。博尔顿和瓦特的蒸汽机公司收入的一多半来自康尔沃铜矿的蒸汽机使用年费,由于英国政府限制铜出口,仓库中的铜堆积如山,价格疲软。焦虑万分的博尔顿和瓦特都寄希望于找到更多的铜销售渠道。如果王室能开启法定铜币铸造,则不仅有利于缓解硬币短缺,还将有利于铜的销售,拯救康尔沃铜矿和苏荷工厂。皇家铸币局官员的消极态度拖延了政府铸币计划,博尔顿不得不转向争取私人客户的铸币订单。虽然他拥有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机驱动技术,但巨额的固定资本投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博尔顿的赢利之路无比艰难。 

  1797222日,一支小型法国舰队对英国的入侵意外改变了局面。消息被夸大并引发民众恐慌,银行遭受挤兑,英国枢密院紧急出台《银行限制法》禁止银行支付黄金。此时的英国政府别无选择,必须承担起向公众提供新的辅助硬币的职责。由于皇家铸币局技术落后、效率低下,铸造480吨便士和20吨两便士的政府订单终于落到了博尔顿手中。博尔顿继续游说枢密院,获得追加订单,并动工兴建了第二代铸币厂。新铸币厂安装了16马力的蒸汽机,根据瓦特助手萨瑟恩的建议,改用更先进的真空传动装置来带动8台新的造币冲压机。 

  在接下来的8年里,新铸币厂为英国提供了2950吨半便士和法新,是整个18世纪皇家铸币局生产的铜币重量的约3倍。苏荷铸币厂生产的铜币质优价廉、防伪性强,其精美的做工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赞叹。 

  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皇家铸币局一直在顽固抵制各种改革建议。只要能维持其垄断地位,任何降本增效的变革都被认为没有必要甚至是有害的。1804年年初,由于囤积和战时通货膨胀,货币短缺到连政府也无法向皇家海军的海员和王国船坞的工匠支付报酬了。英国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决定再次尝试发行以西班牙银元为底版附加戳记的代币。皇家铸币局生产的代币简陋粗劣,易遭猖獗伪造;而博尔顿的蒸汽动力冲压机可以用新模具把西班牙原版硬币当成空白银板铸造全新图案的银币。英格兰银行接受了博尔顿的诱人报价——他成为第一个与皇家铸币局合法竞争的私人铸币商,并仅用2个月就完成了100万枚五先令银币铸造。 

  英格兰银行建议用这些新铸币替换皇家铸币局生产的劣质代币,垄断权由此被打破,皇家铸币局改革的障碍终于消除了,重新配备“适用于制造货币的各种最先进的动力引擎和机器”被提上议事日程。 

  政府与博尔顿和瓦特的蒸汽机公司谈判,最终说服其同意提供2台蒸汽机、8台造币冲压机、12台切割机、6台铣床、4台摇床、4台车床、1台模具复刻机及其他各种设备,总价为1.699万英镑。新皇家铸币局于1810年投产,建设耗资几乎是博尔顿第二家铸币厂投资的7万英镑的5倍。 

  遗憾的是,博尔顿并没有亲眼见证蒸汽动力铸币工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这一历史时刻——他因病在1809年去世了。 

  不知道博尔顿生前是否意识到,帮助皇家铸币局进行技术改造无异于将最锋利的武器交给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在此后的官方铸币项目中,政府更倾向于交给皇家铸币局而非苏荷铸币厂。1812年,英国国会决定收回非官方银质代用币的许可;1817年,英国立法禁止一切私人代用币铸造流通。满载皇家铸币厂生产的新版官铸币的货车在军队护送下从伦敦驶向全国各地,兴盛一时的私铸代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18136月到18216月,苏荷铸币厂没有生产任何硬币。此后它被东印度公司看中并买下,全套设备被拆除装箱运往印度孟买。博尔顿的去世让他避免了亲眼目睹自己造就的现代化铸币厂的衰落。 

  这段往事往往被认为是一个科技与金融互相成就的成功故事,但当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就会发现喧嚣表面之下复杂而生动的细节:风云变幻的政治经济形势、皇家铸币局的保守僵化、竞争对手和债权人的咄咄逼人,让博尔顿常常陷入左支右绌的困境,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与瓦特亲密合作不断提升蒸汽动力铸币水准的孜孜追求。在贵金属本位时代,自下而上的民间货币铸造体系展现出了比基于垄断特权的自上而下的官方货币铸造体系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韧性,从另外一条路径上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