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金融强国需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之路
文 |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今天的中国是一个金融大国,但与金融强国的目标还有差距。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将金融大国建设成金融强国。
建设金融强国,既要遵循一般的逻辑和共性,同时也要有中国特色。既要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也要体现金融的普惠性,还要为改善国际金融体系作出中国的
贡献。
建设金融强国的路径是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其中法治化最为关键。这对于推动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交易的国际性货币之一,以及建成强大的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资本市场具有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迭代的作用,还具有分散风险、发现价值以及引领资本流动的作用,更具备财富管理的功能。资本市场本质上是财富管理的机制,是一个投资的市场,而不仅仅是一个融资的市场。要让市场的融资活动得以持续,前提是供给端的资产要有相应的成长性和收益。
完善的法治是我国迈向金融强国所必须具备的制度基础,金融强国下的现代金融一定是法治化的金融。法治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市场主体是理性的,有了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设计,自然会做出理性的判断。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产品中的资产看不见摸不着,人们之所以投资于它,就在于其信用能力。
公开透明是现代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金融产品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化产品,因此,透明度在现代金融中尤为关键,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交易的前提。我们必须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国际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难点之一。事实证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实体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是成功的。实体经济的全面开放,除了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外,也使得我国企业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推动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交易的国际性货币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实质性进展仍然有限。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知、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