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4年第六期

强化公募基金投研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12 作者:
文  |  刘宇斌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推动下,过去十年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公募基金行业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后,刚性兑付被打破,信托、银行理财等收益率和规模下降,持续促进了公募基金尤其是权益基金的繁荣,成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最快速的子行业之一。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公募基金一直以来以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亿万家庭财富增长为目标,已成为个人投资者分享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红利的重要方式,虽然近两年股票市场的波动让权益投资更受考验,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居民财富迁移仍在继续,权益投资大时代机遇不变。 

  与其他资管机构相比,主动管理能力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投研能力是行业内永恒的课题。2024年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公募基金要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意见》旨在着力提高基金经理及研究人员的受托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淡化短期业绩、规模排名等考核指标,回归资产管理本源,更为注重长期回报和持有体验,实现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长久做好、做实、做精。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提高认识。 

  稳中求进,理性看待中短期波动 

  202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4年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从国际上看,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受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总体趋势放缓,世界银行预测,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的2.7%下降到2.4%,地缘政治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对可能出现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从国内看,经济面临困难挑战的同时,回升向好的态势也在进一步巩固。 

  当前我国经济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通畅等诸多的困难。总体来看,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但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良好的开局,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5.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7.5%,经济运行中积极的因素在增多,动能也在持续增强,社会预期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高质量发展正在扎实推进。 

  从资本市场自身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投融资的动态平衡尚未真正形成,市场融资需求依然强烈,投资端缺少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配套制度安排尚不健全,保险、社保、年金等持股市值占比远低于成熟市场水平。同时也应看到,实现市场稳定运行是有条件、有基础的。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上证综指的市盈率明显低于全球主要股指,随着经济回升向好,A股的长期配置价值将进一步凸显。经过全面深化改革,资本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上市公司的质量明显提高,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市场、稳预期的政策措施,相当一部分都是固根本、利长远的,效果也将逐步显现。 

  此外,公募基金也要敢于逆势布局,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及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要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股市平稳健康发展关系全局,是民心所向。 

  公募基金作为主要的资产管理参与者之一,需注重长期价值投资,通过优化交易行为,减少市场顺周期共振,敢于逆势布局,发挥在研究和定价上的专业性。同时,公募基金也需强化对投资者的教育与引导,帮助其理性看待短期市场波动。 

  加强投研,提高价值发现能力 

  公募基金应始终坚持资本市场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要以投资者为中心,围绕客户获得感,持续加强投研文化建设与投研体系建设。 

  投研一体化是大部分公募基金公司的理性选择。投研一体化是指投资管理要和基本面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基金经理要和研究员密切配合,甚至在双方的业绩考核方面也要紧密关联,其核心目的在于让研究变得有效,真正发现投资价值。 

  目前,多数大中型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根据投资风格、投资市场、投资经理特点等维度进行了分组,每个组内由资深基金经理带队,团队成员投资风格理念相近,以团队协作保障投资风格稳定性以及长期的投资业绩,例如:大成基金打造了“投研一体化”小组,把研究对外分成周期组、科技组、制造组、消费组、医药组和宏观策略组六组,每组由牵头基金经理带领和帮助研究员成长;广发基金采用风格分组的模式,将主动权益投资团队分为价值投资部、成长投资部、策略投资部,目的在于促进投资风格的鲜明化、多元化,加强对特定投资风格的体系化培养。 

  “投研一体化”为核心的投研体系建设需要从人才培养、投研体系和考核机制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人才的自主培养、内部培训、提升公司和员工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同频共振,激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员工和公司的双赢;二是加强投资端和研究端之间的沟通合作、交流互动,逐步构建体系化、完整化的分析框架和投资方法论,打造符合自身优势的投研理念和范式,并根据市场的检验不断传承和创新;三是构建符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考核机制,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基金公司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机制、绩效机制和风控机制,不以短期业绩论英雄;四是基金公司在壮大投资团队的同时需要加强在研究端的投入,提升投研转化效率以及团队作战的能力,在组织架构上解决投研“两张皮”的现象,解决好研究团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投资风格和偏好的基金经理的问题。 

  深耕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在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募基金通过布局基金产品和资产配置,将资金稳步引入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新质生产力是在创新中起主导作用的,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技创新。为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公募基金公司应着力加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应用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方向的投研能力建设,增强投研力量,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协调,提高投研转化效率。对于科技产业,应加强对技术方向路径、产业政策、行业发展阶段、竞争格局和企业“护城河”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升对科技企业的估值能力和定价能力,强化按照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估值定价,加强对定价力量、定价因素的关联研究和海外对标研究,建立一线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印证等全方位的产业跟踪投研体系,通过产品布局和优化资产配置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供职于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