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前行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执笔 | 本刊记者 张琴琴
6月5日,雨后的上海空气清新,黄浦江两岸更显勃勃生机。
这一天,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的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这是第二届上海碳博会,总体规模超过10万平方米,较去年更大。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集中亮相,围绕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展示最新的技术、产品以及解决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也再次受邀参加能源转型、节能增效、低碳服务三大主题展览活动。在“低碳服务”主题展区,英大集团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部署,提前统筹安排,通过绿色金融、“碳评+”、数字人民币等展项展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
链上发力,绿色金融服务源网荷储
在国家电网展区“绿色金融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展项前,英大集团员工告诉记者,与上一届碳博会不同,本届碳博会上,英大集团将绿色金融产品按照“源、网、荷、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类,让不同的商家可以更加直接地找到和了解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根植主业、服务实业,英大集团及所属各金融单位在发展绿色金融,服务能源电力产业方面成果丰硕。
在电源侧,通过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等产品和服务,支持风、光、水、核、生物质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比如,国网雄安保理打造新能源电费保理产品,助力新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企业可将部分应收资金转让给保理公司,保理公司为企业提供灵活性资金支持,保障企业尽快拿到回款。2023年,国网雄安保理共为17家新能源企业提供了保理融资服务,有效助力电力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在电网侧,以绿色信贷、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财产险与责任险等服务,为电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险保障。比如,英大长安、英大财险充分调查研究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市场现状及需求,依托“驻场+属地化”服务模式和“主动、贴身、专业”的服务理念,制订电网企业专属保险方案,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2023年英大长安和英大财险已在河北、上海、浙江、福建、青海等地成功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共提供保险保障158.04亿元。
在用户侧,推动多领域电能替代,多样化定制绿色金融产品,满足能源电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转型资金和保险需求。比如,天津龙源轨道交通光伏示范工程项目采用的是“光伏+轨道交通”的模式,利用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停车列检库、联合检修库屋顶及厂区空地建设光伏电站。国网租赁为此项目提供低成本融资,并以直接租赁模式支持设备装设,同时采取按季付息、最后一期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及到期利息的方式缓解客户资金压力。
在储能侧,持续服务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以绿色租赁、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等方式,推动加快储能产业发展,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比如,2023年,英大信托联合市场头部机构,赴实地深入开展基层电站调研,为国网新源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服务多家抽蓄电站。
围绕电网主业和能源行业实体企业金融需求,英大集团及各金融单位已开发绿色票据、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碳金融等23项绿色金融业务,研发港口岸电设施财产保险、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ABN)、绿色碳中和债、“碳e融”等52款绿色金融产品,构建了覆盖能源电力全产业链的绿色金融服务矩阵,充分展现了央企金融的担当和作为。
6月6日,英大集团在国家电网公司碳普惠专场交流活动上分享了绿色金融发展成效,介绍了国网租赁“户用光伏+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绿色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和国网雄安保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以绿色普惠金融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也在拓展。英大集团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光伏发电、电费结算、融资租赁”场景的应用;落地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场景。
评价“绿色”,碳足迹管理助力低碳供应链
与上届相比,今年的碳博会除了内容和规模升级以外,聚焦“绿色低碳供应链”亦是亮点之一。在碳博会现场,参观者可以感受到,从能源到加工制造再到销售物流,参展企业展现的减碳技术已基本覆盖了经济最前端到最末端的所有环节。
供应链的绿色与低碳如何体现?碳足迹是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
在本届碳博会开幕的前一天,即6月4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旨在推动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有效应对欧美涉碳贸易壁垒冲击,加快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转型。6月5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举办以“市场监管服务绿色低碳供应链”为主题的碳博会同期活动,启动上海市“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发布首批11项产品种类规则采信清单。
产品碳足迹认证是一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体检报告”,让产品从生产、贮存、运输、流通直至报废的碳排放都“有迹可循”。
国家电网公司在主旨论坛上发布的“国网绿链”成果入选第二届碳博会绿色低碳供应链九大案例,集中展示了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双碳方面取得的成果。
英大碳资产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为链上企业在产品碳足迹、绿色工厂、企业碳管理、碳减排资产开发等方面提供服务,带动产业链生态圈绿色转型升级。
6月6日,在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委主办的第二届上海碳博会绿色低碳供应链产品碳足迹平行论坛上,英大碳资产围绕“绿色采购导向下电工装备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作主旨演讲,分享了为能源产业链企业提供的产品碳足迹服务实践案例,探讨数智赋能下碳足迹工具的建设应用。
近年来,英大碳资产积极参与《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电网企业碳盘查工作指南》《电工装备制造企业绿色评价规范》等多个碳核算行业标准和电网企业标准编制,开发碳资产管理数字化工具,从企业、产品两大维度,探索推动对电网物资供应链上下游实现全过程精准碳画像、碳评价,构建碳足迹服务生态。以产品碳足迹为例,英大碳资产向多家生产变压器、电线电缆、绝缘子等产品的企业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与分析,持续细化碳核算数据。
合作共赢,持续推出绿色解决方案
在国家电网公司展区“绿色伴我行”展台上摆放着许多节能低碳产品,产品上标注了详细的碳排放相关数据。“我们具备专业碳核算能力,可以在衣食住用行等15个绿色低碳消费场景帮助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并标注碳标签。”英大碳资产公司讲解员李小蝶介绍。
标注碳标签,于企业而言,就是对其绿色价值的认可,而这种认可会直接体现在融资成本上。
进一步挖掘企业减碳价值,英大碳资产打造“碳评+”的融合模式,针对能源产业链源网荷储的不同主体、不同场景开展评估鉴证。通过识别降碳行为、监测电碳数据、量化减排贡献,提出多样化的绿色解决方案,为链上企业搭建获得低息绿色资金的桥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所处的环节不同,英大碳资产“碳评+金融”的服务模式也有所不同:对于电网端企业,探索基于电网投资减排量化的“贡献碳评+”;对于电工装备链上企业,基于其订单规模按投资比例传导电网投资的减排贡献,首创“传递碳评+”的绿链融通发展模式;对于能源电力产业链,基于电量数据“实时性、便捷性、普惠性”等特点,一方面,基于电碳监测结果提出“数据碳评+”,另一方面,基于产业链企业参与源网荷储的具体实践提出“行为碳评+”。
英大碳资产与厦门公司的合作案例即是“碳评+金融”模式的典型代表。
碳博会期间,在碳普惠专场交流活动中,厦门供电公司相关人员分享了这一合作模式。2021年厦门供电公司基于电力数据普遍、实时、精准特性,发布“电碳生态地图”,打通“电-碳-能”数据链条,提出以电力数据应用为主体的碳生态构建路径。2023年,英大碳资产和厦门供电公司推动厦门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联合出台“技术创新基金项下碳效益挂钩贷款”政策,在这一政策下,主动设定碳绩效目标并达成预期的企业,除享受原有5年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外,在贷款剩余期限内还可以享受到至少20个基点的利率优惠。
上海碳博会为中外企业构建了一个开放、包容、高质量的绿色低碳交流平台。
除了主题展览和论坛,英大集团也在碳博会期间与相关企业达成多项合作。
碳博会期间,英大集团参加“电碳惠企贷”业务合作启动仪式暨工作推进研讨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经信委、国网上海电力、英大集团等相关人员共同启动国网“电碳惠企贷”业务。“电碳惠企贷”业务以“绿色低碳评价+政府性担保+场景金融应用”为合作机制,依托国网“电e金服”平台,开展绿色普惠金融业务。
此外,英大集团在碳博会期间也通过贸易对接达成合作协议:一项是英大碳资产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将合作推广“碳账户、碳积分计划”,共同打造绿色碳账户基建体系;另一项是国网雄安保理在应收电费、可再生能源补贴等场景为国电投浙江公司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国网浦东双碳展厅亦是本届碳博会上的一大亮点。
2023年碳博会筹备期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排部署,英大集团将位于国网英大长三角金融中心的国网浦东双碳展厅升级打造为国网浦东双碳展厅。2023年首届碳博会上,英大集团与上海国展集团签署联建联展协议,国网浦东双碳展厅作为上海碳博会官方常设分展厅。首届碳博会后,英大集团充分复用国家电网公司碳博会参展数字化案例,组织完成展厅布展升级并开始试运行。
试运行期间,国网英大长三角金融中心发挥资源聚合作用,依托绿色金融和碳管理先发优势,在展厅策划举办了多次绿色交流活动,带动各界共同打造双碳交流平台,推动呈现“小展厅,大平台”的绿色生态聚合效应。
今年的6月7日,碳博会国家电网公司展区活动现场和上海浦东世博B片区的国网浦东双碳展厅现场连线,共同见证国网浦东双碳展厅正式启动运行。
本届碳博会后,国家电网公司展区内包括“世界一流城市电网”数字沙盘、绿色金融沙盘等15个实物展品,以及所有数字化案例,将在国网浦东双碳展厅进行常态化展示,展厅展示内容将进一步丰富。同时,展厅也将吸引碳博会优秀案例常态化入展,为参展的绿色低碳企业提供常态化传播交流平台。
展会落幕,探索不止。英大集团将全力以赴服务双碳目标,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共同绘制“走向碳中和之路”的壮美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