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管理助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
文 | 张伟军 李月婷 霍海疆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是维护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关键。在过剩产能清理、信用收缩,叠加宏观经济压力与债务集中到期等冲击下,信用债和非标产品违约的情况频发。
近年来,多家金融机构因信用风险管理不审慎发生大规模投资风险暴露。信用风险涉及多方面因素。当前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建立相对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正确认识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具有不对称性,当某一主体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其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尽管信用风险具有客观性,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无法完成零风险目标,但由于信用风险还具有可测性和可控性,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帮助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信用风险偏好、信用风险承受度、信用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合适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并确定资源配置原则,以满足风险管理需求。
英大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大资产”)自成立以来,就将信用风险的相关规律融入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和风险偏好确定中。英大资产并非单纯规避信用风险,而是基于管理理念构建风险控制体系,通过设立准入门槛、授信管理、预警机制、收益与风险综合评估等方式有效进行风险管理。
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是资管机构的关键竞争力,也是当前各类金融机构强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在建设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应围绕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团队和系统建设及运作管理等方面展开。按照“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完善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规则体系,同时自主研发或者外部采购符合条件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配备具有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专职人员。
英大资产成立之初就取得了监管机构认可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资质,组织架构、专业队伍、管理规则、系统建设和运作管理等方面均达到监管要求。英大资产还单独设立了信用评估部,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开发了科学的内部评级方法,公司信用品投资实行先评级、后投资、再跟踪监测的规定。
内部评级体系的实际运营管理在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事前评估机制使诸如“中植系”等企业无法准入。二是采用评级技术方法对行业信用资质进行分类,对产品实施结构化升降级,加强信用风险区分度。三是跟踪监测机制确保在信用债预警后及时卖出,非标可采取行权和不再新增等措施。四是前瞻性研究先后规避民营违约潮、地产违约潮和弱区域城投非标违约潮。
建立、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金融机构建立的防火墙和多道防线,以相对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为支撑,覆盖整个投资过程。英大资产已建立较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设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各投资部门,第二道是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等风控部门,第三道是内外部审计机构。
确定与资金性质相适应的信用风险偏好,是有效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风险偏好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企业对风险的基本态度。金融机构在确定风险偏好时,需统筹业务发展前景、盈利与资本投入、内部管理能力等因素。
英大资产基于保险资金刚性负债的特性,结合股东和委托人的管控约束,确定了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通过评级准入等机制控制整体违约风险。从业务实践来看,确定信用风险偏好是公司稳健经营、确保委托人资产安全的基础。在多家同业机构因风险管理不审慎出现大规模投资风险暴露情况下,英大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成果显著,逐渐显现出穿越周期的风控潜力。
此外,还应培育与股东理念和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离不开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相对于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等“硬实力”,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软实力”,其培育难度更大、周期更长,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完善。
第一,金融机构须确立信用风险管理行为的导向,加强员工的信用风险意识,减少信用风险意识差异带来的冲突。第二,金融机构应将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与传播融入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保证关键业务人员的稳定性。第三,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第四,将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长期目标之一,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相统一、当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理念。
英大资产逐步建立了以“风险自控、主动合规”“审慎稳健”和“全面、全程、全员”为原则的风险管理文化,纳入管理流程和考核机制,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等行为的发生,确立了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行为导向。
动态调整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有效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鉴于信用风险的复杂性,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需动态调整,以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具体来说,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偏好需适时评估,但一般应保持稳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需适时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信用风险管理能力需持续建设,其中人才培养是关键,而风险技术和工具的创新也能有效实现风控增效。
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调整滞后或不到位,资金运用中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英大资产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动态调整相关风险策略。一是基于保险资金性质及内外部环境情况,保持审慎稳健的信用风险偏好;二是基于信用风险与经济周期、杠杆率高度相关的客观规律,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及时提高内部评级准入标准;三是基于信用风险大小与期限强相关,适时调整期限匹配策略,对周期性行业或弱资质交易对手严格控制投资期限;四是逐步优化授信管理,逐步压降地产和城投等行业投资额度。科学合理的策略调整,对有效控制信用风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内外部诸多挑战,未来信用风险问题仍具挑战性,凸显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首先应适当降低投资收益预期,信用产品投资不宜下沉资质;其次,重点关注公用事业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行业或重点行业头部企业,压降地产等强周期行业的投资;再次,加强限期策略管理,对周期性行业或弱资质交易对手,控制投资期限;最后,要警惕非标产品相对公募债券具有隐含次级性,对其进行更谨慎信用风险评估。
(作者均供职于英大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