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稳市场值得期待
A股市场行情自5月以来经历了近四个月的调整,大盘逐步回落至年初低位附近,震荡走弱。去年5月,上证指数从3418点出现了连续八个月的调整行情,并于今年年初击穿了2022年4月和10月构筑的双底技术支撑,部分投资者对后续的A股调整压力仍有顾虑,关注年初低位的抗跌能力。2023年A股市场调整走势与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关,但今年下半年宏观稳增长政策力度或进一步发力,加之美联储降息,宏观经济企稳向好预期仍乐观。
在A股市场中,中央汇金、中国证金、证金资管、国家外汇局旗下投资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往往被视为代表政策意图的“国家队”,是维护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投资风格稳健、持股周期长的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险资等机构也作为被市场认可的耐心资本,共同为市场的稳定贡献力量。从持有权益类资产意图来看,中央汇金是承担维稳市场责任最明确的“国家队”机构。因此,分析当前A股市场主要维稳力量,应当聚焦中央汇金的投资行为。
当前,A股一级市场IPO融资规模处于低位,产业资本二级市场交易整体也处于增持态势,而以中央汇金为首的“国家队”作为市场重要增量资金的维稳力度持续加大,随着宏观经济趋稳回升且投资者预期改善,国内股市有望趋稳回暖。
中央汇金上半年增持维稳
从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中报情况来看,截至6月30日,中央汇金的持股市值为25047.47亿元;而在2023年年底,中央汇金的持股市值为21992.72亿元,即2024年上半年中央汇金持股市值增长13.89%。然而,从近半年的持股明细来看,中央汇金在股票投资方面并未出现大幅增持的迹象,多数股票的持股数量保持稳定。2024年上半年,中央汇金的持股市值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前三大重仓银行股的股价上涨,而其A股维稳措施并非体现在直接入市购买股票方面。
2月6日,中央汇金公告将扩大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持续加大增持力度,以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根据基金公司公布的数据,中央汇金及其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在2023年年底持有13只ETF基金,净值为1176.34亿元;而到2024年6月30日,持有27只ETF基金,持有净值上升至5823.41亿元,增幅高达395.04%。可见,2024年上半年,中央汇金的主要维稳策略是增持ETF基金。
今年上半年,A股行情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整体估值水平偏低,市场处于低位区间波动态势,期间中央汇金持有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和ETF基金)的市值大幅增长,其中持有股票情况整体变化不大,表明其仍坚持稳定持股策略;中央汇金持有ETF基金份额大幅增长,承担主要维稳责任。因此,投资者后续可重点关注中央汇金操作ETF基金资产的情况。
从基金2024年中报来看,中央汇金操作ETF基金资产中净值超过百亿元的有9只ETF基金,净值高达5284.47亿元,占其持有ETF资产的九成以上。中央汇金ETF资产操作上采取了集中持有、重点布局的策略,而非散配置、均衡布局。这9只ETF基金中包括4只沪深300ETF基金,以及上证50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上证180ETF和创业板ETF各1只;其中,4只沪深300ETF基金持有净值排名前四,持有净值规模已高达3631.41亿元,占其持有ETF资产比重的62.36%。可见,中央汇金维稳的主要标的是沪深300ETF,对标指数则是沪深300指数。中央汇金通过购买ETF基金的方式来维护市场秩序,避免增持个别股票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集中买入沪深300ETF基金则兼顾两市维稳要求,同时也可保障持有资产质量。因此,建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ETF基金的市场交易情况及沪深300指数后续波动。
根据相关数据披露,今年7月和8月的股票型ETF基金场内资金净流入规模分别为1734.32亿元和1269.35亿元,表明投资者主动买入ETF基金的意愿较强,资金流入规模较多的品种仍为沪深300ETF基金。因此,不排除中央汇金等“国家队”资金仍增持维稳的
操作。
监管部门持续推动“长钱长投”政策体系
当前,中央汇金已经承担了类似平准基金维稳市场的责任。然而,平准基金入市多为中短期的救市行为,股票市场趋稳向好仍需要增加长期资金来源。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参会者建议健全鼓励长期投资的考核、会计、税收等激励机制,监管部门也表示,将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8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由此可见,保险资金或将是未来国内股票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今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0.87万亿元,其中投资股票资产的资金规模约2.08万亿元,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规模约为1.7万亿元,投资长期股权的资金规模为2.43万亿元,权益资产投资规模合计约为6.35万亿元,占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20.59%。根据2020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上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50%以上的保险公司,其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5%。因此,在保险公司可以保持较好偿付能力的前提下,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比例仍有增长空间。
产业资本稳市场意愿较强
除了“国家队”救市及保险资金“长线长投”的利好预期之外,以往采取减持策略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在年内净减持股票规模也显著缩减,上市公司入市回购股票规模增加,产业资本稳市场能力增强。2024年1~8月,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净减持规模为122.11亿元,2023年同期净减持规模高达3004.46亿元,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同比缩减95.94%;上市公司回购股票规模为1250.1亿元,2023年同期股票回购规模为407.59亿元,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规模同比增加206.71%。这种“一减一增”现象反映了当前产业资本维稳市场意图,有利于促进市场趋稳回暖。
此外,A股一级市场融资压力也显著减弱。1~8月,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为2107.56亿元,其中IPO融资规模为422.67亿元;而2023年前八个月的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为9281.18亿元,其中IPO融资规模为3055.14亿元。可见,2024年前八个月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缩减77.29%,其中IPO融资规模缩减86.17%。融资压力减弱有助于恢复A股投资融平衡,缓解市场调整压力。
稳增长政策或将继续发力
9月初,央行表示将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还有一定下调空间。美联储降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有所上行,国内货币政策调整空间有望扩大,稳增长政策力度或增强。然而,从国内社融规模数据来看,2024年1~7月国内本外币新增贷款规模增速为-21.18%,信贷扩展力度仍受限于社会有效需求增长。因此,下阶段财政政策发力对实现稳增长目标仍比较关键。今年1~7月,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7749亿元,而根据财政部年初预算安排,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为3.9万亿元,意味着年内还有超2.1万亿元的限额可以使用。预计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或将加快,各地促消费的补贴政策展开,社会总需求增速有望逐步回升,进而改善经济增长预期,有利于缓解股市下行压力,提升投资者入市
信心。
综合来看,“国家队”入市稳市场意图明显,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长线长投”政策预期乐观,A股一级市场融资压力减轻,产业资本稳市场意愿较强。而随着下阶段稳经济政策发力,宏观经济增长预期改善或将吸引投资者入市做多,A股大盘趋稳向好形势仍可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