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政策提振资本市场
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稳增长的四大增量财政政策,对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商业银行资金补充、房地产止跌回稳和民生保障加强这四个方面提出具体保障举措,并表示,逆周期调节措施绝不仅仅只局限于这四项,且未来“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释放出财政转向宽松的明确信号。
今年,自美联储年内首度降息之后,A股上证指数创出下半年低位2689点。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一系列金融稳经济、稳楼市、稳股市的相关利好政策。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9·24”新政政策效果立竿见影,当日A股快速上拉,收复2800点,成交放大。
受益于这些政策利好效应,场外资金入市意愿积极,A股指数强势上行,扭转自今年5月以来的调整弱势,并一度创出年内新高。10月,市场回吐调整后企稳,主要指数波动收窄,投资者的牛市热情稍有减弱,后市发展又现分歧。此轮行情为政策撬动,其作用力不仅在股市行情,还将在经济基本面上有所反映,后市宏观利好数据有望继续推动行情向好。
金融政策率先发力支持A股发展
金融政策是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开始。此轮A股行情的第一根长阳正是对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的政策利好给予的积极回应。
其中,央行直接支持A股的利多政策就有两项:一是创设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即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使用其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二是创设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央行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的资金支持比例为100%,再贷款利率为1.75%,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为2.25%左右。这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可根据需求将其规模分别扩大至1.5万亿元和9000亿元。以往传统货币政策都是在刺激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带动股市行情向好回暖,而此次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则是直接打通了宽松货币政策作用资本市场的渠道,因此,当日A股市场受益于该利好大幅上涨。
除了稳股市措施,稳经济和稳楼市的相关措施也相应发布。
央行同步实施降准降息作为稳经济政策,加大货币调控强度。一是下调准备金率和利率,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低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1.7%调降至1.5%,同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二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即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为0.5个百分点;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为15%。此外,央行还将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资金支持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将年底前到期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和“金融16条”这两项政策文件延期到2026年年底。
随着央行新政刺激楼市回暖,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交易均有所增加,而楼市止跌回稳仍有赖于宏观需求改善,降准和降息政策对于提升社会总需求有正面作用。因此,除了直接作用股市利多,央行稳经济、稳楼市相关措施也有利于改善投资者对未来宏观形势发展的预期,增强场外资金入市买入信心。
政策要求提振资本市场发展
中央政治局对下一步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包括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预计四季度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速度有望加快,促进政府基建投资增长。央行或将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水平,促进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会议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稳楼市政策持续加码,供给端将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财政政策也将助力盘活存量闲置土地;需求端将调整限购政策,降低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楼市下行压力有望受到控制。会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大规模增量资金入市预期有效扭转A股熊市调整趋势,而随着稳健的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及占比的提升,A股中长期市场行情波动有望趋于收敛,大盘重心有望逐步上移,金融资源的股债配置更趋合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更强。会议还要求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随着稳增长综合措施逐步发挥效用,宏观经济有望步入复苏周期,就业形势也将得到改善,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恢复,进而有利于股市和楼市的回暖表现。
A股市场做多热情被激发,大盘出现本轮行情第二根长阳走势,资本市场财富效应显现,场外资金入市意愿明显提升。随后的国庆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投资者入市意愿积极,上证指数迅速突破3000点整数关口,并创出年内新高,A股日成交量大幅增长。此轮A股上涨是典型政策驱动行情,其强势表现给市场空头带来较大压力,而中央汇金等持续增持稳定市场的机构则获得较好回报。
此后,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工作要求。预计中央汇金等国家队中长期资金规模仍将继续增长,权益类公募基金将迎来更好发展机遇,机构投资者重债轻股的现象或逐步转变。
财政政策加力支持经济修复
国庆节假期期间,港股市场表现活跃,加之节前A股强势,国庆节后的投资者做多热情高涨。10月8日,A股各主要指数多有涨停开盘表现,上证指数直指2021年牛市高点,短线市场过快上涨引发了非理性买入的阶段性激进投资行为。节后,部分券商呼吁新股民理性投资,部分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计划,部分股票型基金申购也有所限制,市场做多热情才有所降温,短线获利盘涌现,上证指数出现回吐调整行情。截至10月8日,A股上涨行情势头较强,然而融资业务规模并未出现同步激进增长态势,或预示此番A股上涨过程中短线资金占比相对有限,因此,市场调整后的行情波动收敛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节后政策面利好依然支持市场多方,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措施是重要看点。10月12日,财政部出台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其中,化债问题无疑是市场关注重点,财政部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地方发展受限的债务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发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提升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减少资本市场融资压力,有利于推动银行股估值上行,进而促进稳定A股。
楼市止跌回稳则有利于宏观经济复苏。财政部提出运行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助力稳定土地价值,改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状况;同时,提出支持收购存量房,资金来源包括专项债资金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有利于改善楼市库存压力,缓解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状况。
积极的财政政策直接撬动内需,配合宽松货币政策及股市回暖的财富效应,宏观经济发展预期渐趋乐观,有利于后期股市震荡向好。
本轮上涨行情中虽有个股齐涨现象,然而结构分化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利好政策出台至宏观经济实质转好的间隔周期内,市场场外增量资金或更倾向于没有减持压力且股息率偏高、估值较低的蓝筹股,这些股票具有攻守兼备的特征。截至当前,上证50板块和沪深300板块的股息率分别为3.65%和3.06%,而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的商业银行借款利率为2.25%,其中存在约1.4%和0.81%的套利空间,这有望吸引大量资金参与高股息品种的回购增持套利操作,进而抬升低估值高股息蓝筹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且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善,蓝筹股或有更好分红表现,回购增持套利仍有可能再现,进而吸引稳健资金参与高股息品种的投资。没有股息回报的品种或难受益于这种套利操作,经营预期不乐观情况下,上市公司或面临并购重组、股东在二级市场减持的压力。
未来随着A股行情进一步好转,其增量资金将来自当前仍在追逐低收益率债券资产和承受银行低储蓄利率的资金,股债配置比例严重失衡现状将得以改善,居民资产的多样化有望为其带来财富增值的机会。权益类市场的主要投资标的或应是业绩优良且具备高股息的A股的核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