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抱团出海,金融如何助力?
面临“压力测试”的中国汽车企业路在何方?在10月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鉴于全球汽车市场的规模巨大,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
雷军所期待的“车企之间互相协作、抱团出海”的产业生态,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汽车业就出现过。专家建议,我国可借鉴日本经验,推动新能源汽车从整车出口向市场全球化、生态本地化和品牌全球化发展,不断迈向汽车强国。在此过程中,金融是重要的助推力量——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涉及风险管理、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
中国车企正在突围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抱团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今年以来,美欧不断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
一方面,开始放缓汽车电动化进程,比如,英国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推迟到2035年,德国直接取消电动汽车购买补贴,美国降低“2030年减少尾气排放以及提高电动汽车销量”目标。
另一方面,美欧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高额关税。5月,美国把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7月,欧盟宣布,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加征税税率为17.4%~37.6%。尽管中国产业界多次游说和高层协商,欧盟仍然于10月4日投票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长达5年的高额反补贴税。
同时,国外新能源车企也接连宣布暂缓电动汽车转型计划,暂停大规模电动汽车生产进度。苹果宣布放弃电动汽车“泰坦计划”,奔驰推迟电动化转型战略,调整2030年实现全电动汽车销售目标;奥迪、福特、通用、大众、雷诺等车企均暂停电动业务IPO计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环境造成影响。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来自技术积累、质量控制、用户体验,背后是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产业的成功转型升级。
对于中国车企的巨大压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晓兰等专家指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出口快速增长过程中也面临国内市场“内卷”、美国政府限制进口量、西欧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等情况,但日本企业还是很好地化解了贸易壁垒并高质量地融入了国际市场。具体而言,日本企业先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化解了其国内车企内卷问题,强大了自身后,又一起抱团出海化解国外对日本车企的贸易壁垒。比如,五十铃与日野共同组建客车合资事业部,丰田公司控股日野公司并开展技术合作,丰田为马自达提供混合动力技术许可,马自达与日产相互供应整车,日产又为五十铃提供商用车,以上这些,形成封闭的一体化产业体系。
专家表示,我国车企可借鉴日本经验,并应注重出口贸易与对外投资协同发展,加速从中国制造和出口转向海外本地化生产的全球化进程。具体举措包括精准布局海外市场、苦练内功提升竞争力、共同打造国内外“朋友圈”、差异化扩展多元市场。其中,金融支持必不可少。
金融支持不可或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在欧洲市场投放电动汽车,包括蔚来、小鹏、零跑、比亚迪、奇瑞、上汽名爵、长安、吉利、岚
图等。
而零部件企业中,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都已在欧洲建厂。
在非洲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主要出海车企有比亚迪、吉利、长城、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北汽福田等,哪吒、小鹏也在争相进入非洲。此外,国轩高科、雅化集团、海亮股份、天赐材料、华友钴业、贝特瑞、中科电气等都已宣布在摩洛哥投建锂电项目。
车企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面临复杂的形势,金融支持必不可少。金融不仅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服务还涉及风险管理、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是推动车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年初,商务部等九单位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18项政策措施,全方位支持新能源车出海。在加强金融支持方面,《意见》提出优化信贷支持方式、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提升企业汇率避险意识与能力、便利人民币跨境结算等四条措施。
金融服务对车企出海的重要性体现在资金支持与风险管理、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构建、跨境结算与融资服务、海外市场扩张、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品牌形象、供应链优化、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
金融机构可为车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并创造足够的盈利空间。同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汇率避险策略、交易对手风险识别等服务,帮助车企管理海外经营风险,尤其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币种的资金结算中,金融机构的专业服务对企业至关重要。
随着车企跨境业务量的增长,对线上化、数字化、便利化的跨境结算需求也逐步增加。金融机构可提供陪伴式专业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交易对手筛选、降低回款风险,制定安全的交易策略。同时,满足企业各种场景下的境内外投融资需求,包括银团、并购、流贷、贸易融资及项目贷款等。
金融机构可通过提供财务顾问、账户结算、并购贷款、股权投资、同业借款、境外发债等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助力车企“走出去”,支持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和用户群体,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面对国际贸易壁垒,如反倾销、反垄断、关税加码等问题,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和财务咨询,帮助车企制定应对策略,保护企业利益。
此外,金融支持可以帮助车企在海外市场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金融方案,如低首付、低息贷款等,吸引海外消费者,提升品牌形象。
众多金融机构助力车企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70万辆,同比增长26.7%。
目前,比亚迪不仅仅是国内汽车销量冠军,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在国际市场上势如破竹,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
自2005年起,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与比亚迪合作,累计授信超800亿元,发放贷款超500亿元。这些资金支持比亚迪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助力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为支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升级,国家开发银行创新推出研发贷款产品。2023年为比亚迪授信研发贷款超50亿元,实现发放超15亿元,支持比亚迪在行业竞争关键期的研发投入。
比亚迪在进军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过程中发现,各国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对此,国家开发银行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国家补贴保理产品,并联合国开基金、国开证券和国银租赁等子公司在配套充电桩建设、债券发行等方面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全方位支持比亚迪发展。
3月27日,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与上汽通用五菱金融印尼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750亿印尼盾(约合2亿元人民币)的信贷协议。这是中国银行在海外市场与汽车金融公司合作的首次尝试。此次信贷融资主要用于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的业务扩展和增长。除了中国银行,还有包括工农建交等多家银行在给五菱汽车提供金融支持。这些银行为五菱汽车提供了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贸易融资、海外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金融支持,助力五菱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布局和发展。
中国进出口银行则为比亚迪、奇瑞、吉利、上汽、长城、一汽等汽车公司的出海提供了金融支持。以上汽集团为例,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其提供了50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以满足其在整车、零部件、移动出行和服务、汽车金融、国际经营等五大板块以及产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金融需求;此外,还为上汽集团境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境外股权收购项目、进出口贸易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提供投资和汇率等风险规避和理财建议,协助其实现资金的安全有效配置和运营,在国际结算、担保、贸易融资、债券承销、即期和远期外汇买卖等业务领域与上汽集团开展合作。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为多家车企的海外业务提供了金融支持,具体业务包括短期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风险、保单融资、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跨境电商和外贸新业态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及“一带一路”项目支持等。
金融机构采取的这些措施,在我国车企降低海外市场的经营风险、提高融资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持续发挥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