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大金融》>《英大金融》2024年第十一期

国资国企改革助力国有资本提升价值

发布时间:2024-12-10 作者:

|刘 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国有资本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对于推动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推动国有资本不断提升价值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出的总目标。《决定》提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要求。增强核心功能意味着要通过改革提高战略支撑能力、民生保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在承担好经济责任的同时更好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提升核心竞争力意味着要更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等关键要素上持续发力,塑造企业独特优势。 

  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应重点把握“五大价值”体系。一是注重提升增加值,树牢正确发展观,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提高中央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二是注重提升功能价值,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更好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三是注重提升经济增加值,优化资本投向和布局,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冲动,减少低效无效资本占用,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四是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增强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危机感紧迫感,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五是注重提升品牌价值,不断提高企业品牌附加值和品牌引领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资央企落实落地。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 

  《决定》提出了“三个集中”,即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三个集中”既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行动方向与推进重点,也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重要保障。目前,中央企业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比超70%,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效巩固。“三个集中”的要求为新时期国有企业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更好履行战略功能使命指明了具体路径。 

  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要实现供需两端发力。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有力推动“三个集中”。抓好传统产业强基转型,统筹推进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抓好新兴产业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此外,还要强化耐心资本供给。《决定》多次提及对产业发展的投入支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耐心资本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发展耐心资本具有稳定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资背景基金迅速壮大,以有限合伙人(LP)或者直投方式对科创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逐渐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市场的特色。截至2023年,我国创投市场国资占比达73%。国有资本要立足于“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耐心资本。要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各类资本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坚持做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国有背景基金与投资的耐心资本属性,推动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国有资本耐心体系。 

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决定》还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坚持“放得活”与“管得好”有机统一,充分尊重和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提升企业活力,并坚决守住国有资产流失底线。 

  因此,需要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统筹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布局、整合运作和进退流转的专业化平台;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上市,强化资本运作和市值管理,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统筹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和影响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国资委以市场化方式完成28组50家企业重组整合,新组建和接收央企15家,协调推动30余个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重点项目。统筹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必须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下展开,将有助于推动国资国企形成规模效益、消除内部竞争、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和影响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的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功能。两类公司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助推器,在优化投资体系、加大资本投入,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方面,提升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两类公司改革是优化国资监管体制的重要“帮手”、提升国资运营效率的重要“推手”、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19家央企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其中5家已转正),2家央企被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业务主要涵盖房地产、电力、贸易、冶金、交通等领域。截至2023年,地方37家省级国资监管机构改组新建近150家两类公司。深化两类公司改革,一方面要“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以基金为抓手”,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增强国有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全面梳理各类存量低效、无效资产资源,有效发挥资本运作功能,盘活和处置低效、无效资产。 

  推进国资资本化和证券化,加快国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市作为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之一,有利于国有资本证券化,有助于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高效帮助国资国企向效益最优的行业集中,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资国企要利用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架构,通过直接IPO、并购、市值管理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关键运作的活跃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深化国有资本改革、提升国有资本价值的要求,国资国企要对照发挥功能作用、承担重大任务、提升“五个价值”等关键要求,优化投资、业务和产业布局,推动资本向“三个集中”领域流动,加大力度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分类推进重组整合、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国有资本和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聚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者、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