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资本入场,低空经济加速腾飞
文|韩 静
打“飞的”上下班,在旅游景区体验飞行观光,外卖从天而降……以往如科幻电影般的场景正随着低空经济的“起飞”逐渐成为现实。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初,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全国多地争相打造“天空之城”,上海、广州、珠海、深圳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动低空产业加快发展。
低空经济迎来政策助推的同时,也吸引了各路资金入场:敏锐且丰富的市场化资本、各地方政府为发展低空经济而设立的引导基金,以及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相关联的产业上下游资本等。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千亿元,其中政府产业基金和一级创投资金成为“万亿低空经济”的主导。
低空经济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具备深厚的科技产业基础、厚实的制造业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和金融支撑。当下,金融业如何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产业基金加速成立
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城市争夺战中,各地对低空经济的支持正由“政策引导”向“资金支持”延伸。
2023年年初至今,至少已有北京、苏州、安徽、广州、成都、南京、无锡、昆山、武汉、贵阳、沈阳等省市成立或宣布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基金规模从1亿元到200亿元不等。
其中,产业基金规模最大的是苏州。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消息显示,2024年,苏州新签约低空经济产业基金16个,总规模超200亿元。
与苏州一样采取基金集群形式来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的城市还有贵阳和武汉。
2024年3月,武汉市经信局等部门起草了《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由武汉产业发展基金发起,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重点投资低空经济领域优质项目;鼓励各区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基金,市、区共同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贵阳国家高新区也构建了“3+2+1”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体系,参与设立8只基金,基金总规模45亿元。“3”即新设两只“筑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贵阳高新‘两机’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壮大“贵阳高新创业投资基金”一只存量基金;“2”即成立一家区属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一个项目库;“1”即搭建基金产业交流互动平台。
在产业落地应用探索上走在前列的深圳,也在2024年11月发起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为20亿元,并公开遴选基金管理机构。 据悉,该基金可投金额应100%投资于低空经济领域,基金投资领域主要包括低空经济领域的上中下游。
北京市丰台区正在筹划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金,联合头部企业,调动社会投资机构,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重庆市梁平区组建了1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用以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安徽省近期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总出资额10亿元。江西省共青城则发布了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并设立了5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招商证券认为,通过发挥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地方政府希望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低空经济领域,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完善,最终实现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下,作为各地方政府重要的招商工具,产业基金释放出明显效果。以基金规模最大的苏州为例,2024年以来,其已签约低空经济项目251个,计划总投资超730亿元,其中低空制造项目超150个,计划总投资超500亿元。
投融资提速,融资门槛上亿元
除了产业基金之外,低空经济企业还吸引了大量市场化资本的关注。
据来觅数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低空经济赛道融资案例合计5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个,融资金额合计39亿元。从投资者活跃度来看,前三季度投资于低空经济赛道的投资机构超过100家,合计投资118次。
融资案例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超亿元规模的融资案例频繁出现,且大多出现在B轮或B轮之前。比如沃兰特航空、小鹏汇天、沃飞长空、峰飞航空、星逻智能、鸿鹏航空、特金智能、时的科技、卓翼智能等公司的融资额度都在1亿元以上。
低空经济产业的产业链条主要聚焦在四个领域,分别是飞行器、基础设施起降场、综合服务以及应用场景。其中,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之一,可带动影响上下游,也是融资的热门领域。
沃兰特航空在2024年密集完成了5轮融资,每轮融资都在亿元级别以上;8月,小鹏汇天宣布获得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的B1轮融资;时的科技在10月完成了由洪泰基金、安泰基金及湾沚区国投集团联合投资数亿元的B轮融资;峰飞航空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宁德时代独家投资数亿美元;亿航智能在11月获得总额为2200多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华西证券在分析融资事件的地域分布后发现,低空产业的侧重点与各地的产业基础不无关系。比如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强,机构实力雄厚,聚集了航天、航空、航发、电科等央企的研究院,以及清华、北航、北理工等大学。广东的无人机制造产业链条成熟,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的95%、全球的70%,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的54%、全球的40%。
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上低空经济概念股持续受到市场追捧。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目前A股已有220家公司被纳入低空经济板块,其中20家企业年初至今涨幅超过100%,最高涨幅达到365.76%。
金融产品打出创新牌
为满足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特定融资需求,不少银行推出了个性化定制方案。
例如,中国银行在为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授信期间,了解到该企业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即将迈入实用化应用阶段。为满足其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中国银行为其海外并购业务提供了贷款支持,并联动香港中银为其旗下西锐飞机在港交所上市提供金融服务。
与传统产业不同,由于低空经济企业具有轻资产、重投入、高增长、强波动的特点,不符合传统贷款的抵押条件,银行较难评价企业的资产价值及成长潜力。如何根据低空经济企业发展不同周期针对性地评估信贷风险,极其关键。
据了解,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对于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通过普惠金融专属产品、科创企业差异化审批,为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同时引入上海市担保基金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增强增信,缓释信贷风险。对于成熟期企业,中信集团协同“中信股权投资联盟”为其提供包括股权投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一系列方案,涵盖“股贷债保”“人家企社”等一站式金融供给。
此外,低空经济相关经营主体设备购置资金需求量较大,与融资租赁服务有较好的契合度。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金融租赁公司或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布局低空经济。例如,江西省赣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于7月落地了低空经济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印发的《苏州工业园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到支持低空经济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购买飞行器或相关设备,最高可按不超过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给予融资利息补贴,单个企业每年利息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贴年限不超过3年。
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具备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并且市场空间十分明显。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
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端人才密集型产业,低空经济是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赵卉寒)